- 形势政策
- 理论学习
- 调查研究
- 文明城市
- 文明村镇
- 道德模范
- 身边好人
- 文明家庭
- 文明传播
- 志愿服务
- 未成年人
- 文明养成
- 书读中国
- 文明新媒体
- 文明中华
- 国学经典
- 我们的节日
- 评论
- 图片
- 论坛
- 专题
- 访谈
- 视频
- 资料
- 地方
申遗喜事一波接一波,中国的世界遗产多达52处,我们已经成为世界遗产数量排名前列的国家。中国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当之无愧,因为我们有悠久的历史、灿烂的文化、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景观等,这些资源优势足够支撑我们成国遗产大国。为什么要申遗,留着这些文化遗产自己享用不好吗?
共享是社会发展的主流。世界姿彩万千,离不开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一分贡献;人类文明滚滚向前,靠的就是互相包容和借鉴。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,尤其是那些举世瞩目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,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。我们深知共享才能共进,共享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。而且,文物只有活在当下,活在更多人的心里,才能更好地得到保护。因此,积极申遗是我们融入世界发展洪流、担起人类文化历史责任的重要举措。
未来的遗产保护绝非一国所能完全承担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技术瓶颈,如果这些遗产大国各自为战,人为制造技术壁垒,则对世界文物遗产保护是极为不利的。当一国文物或景观变成世界遗产时,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再对这些身边的文物或风景任性妄为,所有的破坏行为将暴露在世界人面前,受到世界的监督和保护。
数量增加,责任也要增加。申遗项目增至52处固然可喜,但申遗成功只是第一步。如何让这些遗产散发东方魅力,如何让这些静止的文物或景观讲好中国故事,如何让其更具有吸引力,那些没有申遗成功的遗产将如何存在,人们在保护时会不会厚此薄彼,这都是我们当前迫切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。未来的路还长、担子将更重,世界遗产数量增加,责任也要相应增加。
无论怎样,积极申遗彰显我们开放的姿态和对历史文化的担当,说明我们在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中迈出了坚定而自信的一大步。(高胜寒)